一直覺得在KNX系統中,定時功能是一個最基本,實現起來也最簡單的功能,今天就讓我們來仔細看一下,KNX系統有哪些可以實現定時功能的方法。目前在KNX系統中,對于定時功能的實現方式,主要有三種:硬件定時、軟件定時、以及通過軟硬件相結合來實現的APP定時。
1.硬件定時, 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總線上具有定時功能的硬件來實現定時控制的功能。這些硬件還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裝在配電箱里的定時模塊,一類是裝在墻上具有定時功能的面板或者觸摸屏。
目前主流的定時模塊通常有三種:周定時器、年定時器和綜合定時器。其中,周定時器和年定時器,就是分別通過周循環和年循環進行時間設定來實現控制的模塊。通常,年定時器也具備周循環的功能。這兩周定時器共同的缺點就是可存儲的設定時間點比較少,輸出通道也很少。比如周定時器一般可存儲的時間點在30-60之間,年定時器最多可存儲300多個;周定時器輸出的通道一般在2-4個,年定時器輸出通道最多也就到8個。因此,在大多數項目上,這兩種定時器都很難滿足項目的實際需求。在很多KNX系統的方案中,配置周/年定時器更像是一種行為藝術,即讓它出現在設備清單中,只是為了讓用戶一眼能“看到”系統具備定時功能,在項目實際運行的時候,卻很少真正的用它來完全掌管定時控制,更多時候是淪為軟件控制的替補。
還有一種定時器,實質上就是一個容量更大的年定時器(當然也具備周定時的功能)。通常可以存儲800個左右的定時時間點,可以有30個左右的組地址輸出。綜合定時器的編輯軟件也更加靈活,增加了更加方便的定時設置方式。對于一些小型的項目,綜合定時器大致上可以滿足定時控制的需求,但對于點位稍多一點的項目,30個組地址輸出往往還是不夠的。
至于帶有定時控制功能的面板或者觸摸屏,其定時功能的強大是與顯示尺寸成正相關的。顯示尺寸越大,內置的定時功能通常會越強。原因很簡單,對于定時功能來講,其設定和修改必須直觀、操作方便,否則就不會有人去用。想像一下,如果每次修改時間設定都要通過按十幾次按鍵才能搞定,是一件多么反人性的事情。
2.軟件定時,是目前大多數公建項目都采用的方式,因為對于絕大多數公建項目來講,一個可視化中央監控軟件是必需的,因此,通過中控軟件來進行定時控制也是必然的。用中控軟件做定時控制,相比硬件定時的好處就是:時間點數不受限,因此可以任意設定需要動作的時間點;通道數不受限,因此可以任意設定需要控制設備的分組數量;以及修改方便,運營管理人員可以隨時根據需要來調整預設的定時時間。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KNX中控軟件中,實現定時控制的方式大致上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對周定時、年定時功能簡單的通過界面菜單方式的搬到計算機屏幕上。這種方式學習起來比較容易理解,但是缺點是如果需要修改設定,相對操作比較繁瑣。遇上分組比較多的情況,修改一次定時時間,要對每個分組定時都分別進行修改,比較耗費時間。第二種方式的思路則是先根據不同日期的不同定時需求,預先設定一些日期的類別,例如工作日,普通周末,春節,國慶假期等等,這樣,每次只要對特定日期的定時進行修改,就可以成批量的修改對應分組的定時時間了。
3.APP定時,本質上是軟件定時的一種方式,只不過由于它是采用客戶端+服務器的實現方式,而服務器軟件通常是存儲在專門的網關模塊中,算是一種軟硬件組合的方式。而且APP控制通常主要用于智能家居領域,前面提到的中控軟件主要用于公建項目領域,二者應用領域不同,用戶需求的主要關注點也不同。因此,我把它單獨列為一種定時的實現方式。
由于市面上各廠家的網關功能不太一樣,因此各種APP,不管從界面風格還是具體到定時的實現方式,都不太一樣,區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