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美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大樓設有語言交流、文字處理、電子郵件、市場信息、科學計算、信息檢索等服務,實現自動化綜合管理。建筑內的空調、電梯、供水、防盜、消防、供配電系統均由計算機系統有效控制。智能建筑是建筑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目前,各國對智能建筑的定義各不相同。中國建筑業普遍認同的定義是:智能建筑是指根據用戶的需求,將建筑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進行優化組合,為用戶提供高效,舒適便捷的人性化建筑環境。
智能建筑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其技術基礎主要由現代建筑技術、現代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組成。它具有以下特征:
1、大規模數據采集和存儲數據是構建智能的基礎
只有對大規模數據進行分析,才能通過人工智能對建筑進行更高效、安全、節能的控制和管理。簡言之,大多數人工智能方法都是“尋找規則”,即通過大量數據找到數據中相關參數的統計關系。如果沒有大量的“真實數據”,那么自然就找不到規律。然而,目前,即使是非常高標準的建設項目,也缺乏對建設運營數據的有效收集和(長期)保存。即使建筑物內安裝了樓宇自動化系統,但由于缺乏數據存儲容量,一般來說,傳感器收集的大部分數據只能存儲很短的時間。
2、建筑運營數據的高效管理
雖然建筑不是精密儀器,但它包含大量數據,甚至在一棟普通的辦公樓自動化系統中,也有數千個數據點。通常,這些數據點沒有統一的命名標準,因此查找和管理它們非常不方便。目前,有人研究了如何將建筑運行數據集成到建筑信息模型中。但問題是,首先,本地BIM數據標準(如IFC)不支持實時操作數據的集成;其次,BIM的發展實際上是由那些大公司控制的。只有他們愿意推廣。
3.更完整的執行器網絡
目前,智能建筑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傳感器安裝在建筑中,但執行器的數量遠遠不夠。一般來說,建筑物中唯一能自動控制的系統是空調系統。其他與室內環境參數密切相關的部件,如窗戶開關和百葉窗,都是手動控制的。雖然有自動控制相關產品,但成本非常昂貴。因此,當前建筑智能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內熱環境的控制上。但實際上,影響居民滿意度的不僅僅是熱環境,還有光環境、自然通風、空氣質量等。但問題是,在大多數建筑中,這些東西無法自動調整。
4、以人為本
現在,智能建筑中有一個流行的概念,叫做“人在回路中”。它的具體含義是,智能建筑應該以建筑中每個人的舒適和健康為最重要的目標,居民應該能夠真正控制自己的建筑環境。在傳統的商業建筑控制中,居民基本上無法控制建筑內的任何東西。智能建筑創造了一個安全、健康、舒適、宜人的辦公和生活環境,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滿足不同用戶對不同環境功能的要求。
5、綠色節能
最大限度地節能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其經濟性也是此類建筑快速推廣的重要原因智能建筑離不開樓宇自動化系統。節能是一項基本國策,也是建筑電氣設計全面技術經濟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雙碳”目標下,社會對節能建筑、智慧建筑、綠色建筑的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樓宇自控系統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系統,實現對所有機電設備的集中管理和自動監測,使各個智能建筑子系統聯系更加緊密,確保樓內所有機電設備的安全運行,從而達到安全、舒適、節能的全方位效果。